中文 EN

“路”通梦想(三)丨中国公路发展史之现代道路

发布者:发布时间:07-27浏览次数:4283

“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。”——习近平

路通建设集团自成立之初便始终坚持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,特推出“路”通梦想系列文章,以回首发展,见证成就,展望未来。



中国现代公路(1949~1983年)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,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逐步现代化的时期。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五个阶段。

国民经济恢复时期(1949~1952年)这个时期内从上到下建立了公路管理机构,并建立了设计、施工和养护的专业队伍。同时,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规,对公路留地办法、公路养护办法、动员民工整修公路办法、养路费征收办法等等,作出了明确的规定。这个时期内,又进行了全国公路普查,全面恢复并改善了原有公路。到1952年底,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.6万公里,铺有路面的里程达 5.5万公里。同时由国家或各省、市、自治区投资,专业队伍负责设计施工,重点公路建设迅速发展,如康藏公路(后改称川藏公路)、海南岛公路、成(都)阿(坝)公路、昆(明)洛(打洛)公路、广(州)海(安)公路、沈(阳)大(连)公路、福(州)温(州)公路等相继兴建。对一些原有的重要干线,如川陇、川湘、川滇、川康、京塘等公路进行了改建。公路交通的发展,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全国的建设事业,并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打下了基础。 

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(1953~1957年)是公路建设稳定发展阶段。各级公路部门补充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,公路建设队伍进一步充实发展,使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。这个时期内确立了通过养护,分期改善和逐步提高公路质量的方针;确定了依靠群众,就地取材,大规模改善土路,加铺各种路面的原则;创立了泥结碎石路面加铺级配磨耗层和保护层的养护技术;推行了木桥防腐,改良工具等措施,大大改善了路况。在此期间,已开工的公路干线迅速建成通车,并继续修建了沈(阳)丹(东)公路、通(远堡)庄(河)公路、潍(坊)荣(成)公路、新藏公路等干线。国务院于1955年公布了《改进民工建勤养护公路和修建地方道路的指示》,使专业队伍和群众力量密切结合起来,加快了建设速度。在这个时期内,县乡公路得到普遍发展,公路通车里程和铺有路面里程增长了一倍,分别达到25.4万公里和12.1万公里,桥梁达到3.5万座,55.1万延米。 

“大跃进”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(1958~1966 年)是公路数量猛增、再进行巩固的阶段。1958年,制定了“简易公路”的标准,公路里程猛增,但质量标准较低。1962年,公路建设开始了调整、巩固、充实、提高的阶段,恢复和完善了若干基本政策和制度,调整健全了公路机构和建设队伍,试验推广了渣油路面、双拱桥和钻孔灌注桩桥基等技术成果。在此期间,重点建设了一些国防干线公路如水(口)漳(平)线、徐(州)连(云港)线以及中尼公路等。据统计,截至1965年底,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.4万公里,铺有路面里程达到30.5万公里,其中高级、次高级路面由1962年的571公里增长到5547公里,桥梁增长到10.4万座,156.6万延米,公路绿化里程达到18万公里。 

十年动乱时期(1966~1976年)公路建设仍有发展。渣油路面发展较快,十年中增长了10万公里;还相应地改善了线路标准;绝大部分木桥改建为永久性桥梁,使桥梁永久式比重由原来45%左右提高到90%以上;一大批干线上的渡口也改建为桥;公路自办工业有了较大发展,机械设备逐年增加。国防边防公路建设和县社公路建设也有不少进展。截至1976年底,公路里程增长到82.3万公里,铺有路面里程增长到57.9万公里,其中高级、次高级路面(主要是渣油表处路面)达到10.8万公里,桥梁达到11.7万座,293万延米。公路绿化里程达到25.4万公里。但是,由于“文化大革命”对公路修筑、管理和养护的影响和破坏,有的地区路况下降,工程质量事故和交通事故相当严重。 

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(1977~1983年)是公路改革和提高的新阶段。在这个时期内,恢复并改革了各项规章制度,加强养护,扭转了路况下降的局面,对原有已使用超龄的渣油路面进行了及时维修补强。1979年进行了全国公路普查和国道网的划定工作。自1977~1983年的7年中,新增公路9万多公里,永久式桥梁近2万座,100万延米。在此期间,建成了北京-密云、沈阳-抚顺、南京-六合等一级公路以及多条二级公路。截至1983年底,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1.5万公里,比1949年增长10.5倍;铺有路面的里程达到70.5万公里,其中高级、次高级路面为18万公里,比1949年增长570倍;桥梁总计13.9万座,399.4万延米,其中永久式比重由 1949年的30%左右提高到96.3%。在全长5400多公里的黄河上,1949年只有一座兰州黄河铁桥,到1983年,从青海的黄河源到山东入海口,已建成公路桥近40座,其中洛阳黄河桥全长3492米,济南黄河公路桥主孔跨度为220米,北镇黄河桥桩深107米。在长江上,也已建成各种类型的公路桥20座。 

中国现代公路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。在路面工程方面创立和发展了泥结碎石路面和砂石路面的养护、改善技术;发展了石灰稳定土路面基层;研究利用国产多蜡渣油和沥青修筑了高级、次高级路面;使公路行车条件大大改善。在路基工程方面研究成功了一整套路基爆破新技术;在冰冻地区发展了防治公路翻浆的措施;在盐湖地区修筑了世界上少有的盐块路;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修成了沥青路面。在桥梁工程方面提出了石拱桥实际承载能力的计算理论和方法,建成了最大跨径为116米的四川九溪沟桥,创造了民族风格的省工省料的双曲拱桥,最大跨径已达150米。在桥型上发展了箱形拱桥、钢架拱桥、扁壳桥、少筋微弯板组合梁桥等。在桥梁基础方面试验成功了一整套适合国情的钻孔灌注桩技术,大大加快了建桥进度,降低了造价。此外,还学习、引进了各种国外先进技术,如乳化沥青、预应力混凝土桥,各种勘测设计新技术以及交通工程学的理论和应用等。在公路养护方面随着公路和汽车数量的增长,增加了养护里程,壮大了养路队伍。截至1983年底,经常养护的公路已占总里程的80%以上,基层养路段有2700多个,养路道班近5万个,固定的养路从业人员达78万余人。公路养护质量逐年有所提高。同时对公路逐年进行一些技术改造,提高了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抗御灾害能力。

END